天津:基础研究经费向青年人倾斜-中国薪酬网
2019-01-03 10:07:47 点击:
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凌懿凭借着“Erk调控多能性和端粒长度的分子机制”这一课题,从天津市科技部门申请到了100万元的科研经费,这是他科研生涯第一笔较大数额的经费……而以往,像这样的基础类研究课题,不仅经费申请难,而且最多只有6万元。
改变,得益于科研经费向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倾斜的政策。如今在这一“指挥棒”引导下,天津的高校、科研院所已经逐渐营造出支持青年科学家投身基础研究、鼓励包容青年人创新探索的良好氛围。
四成经费专给青年人
与应用类科学研究相比,基础研究偏“冷”——研究周期长,加之科研经费紧张,因此很容易让青年科研人员望而却步。记者了解到,以往,天津青年科学基金仅资助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,每年最多可资助150人,资助强度为6万元/人。
“虽然每年资助的人数挺多,但是由于单一项目支持力度不大,因此研究成果很难达到预期设想。”2018年12月29日,天津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处长金双龙说,“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科研积累、经费筹集能力都比较薄弱,要鼓励他们坐好‘冷板凳’,就需要科技部门给他们提供长期的跟踪扶持。”
为此,天津市一改以往“撒芝麻盐”的传统科研经费使用方式,从2017年开始,主动缩小资助范围,加大了对单一课题的资金支持力度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,只遴选30人,资助金额100万元/人。
“重点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。”金双龙解释说,“资助项目没有门槛和特定方向,申报的青年学者可以自主选择课题方向,自主地开展创新研究。”
如今,随着政策的实施,天津每年支持青年学者的科研经费已占到了全部基础研究经费的45%以上,2019年,这一比例还将有较大幅度提升。
给青年人开辟绿色通道
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牛志强凭借研究课题“碳基柔性储能器件”获得了2018年度天津杰出青年基金支持。由于课题研究关系,他需要经常访学出差,虽然很忙很累,但牛志强却从不用为差旅费是否超标而发愁。
“经费使用上,我们有着很大的自主权。”评价起科研经费的申请和管理使用,牛志强赞不绝口。
记者了解到,为了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*大的带动作用,天津市科技局对经费申请、使用、监管进行了整体的优化和革新。
“我们目标只有一个,就是在保障经费使用大方向不偏离的前提下,尽可能地方便研究工作和课题推进。”天津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副调研员郭彤形象地称之为“给青年学者开辟了绿色通道”。
“具有博士学位或者高级职称,年龄未满40岁,正式受聘于天津市辖区内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在编且在岗科学技术人员,且在项目执行期间每年在依托单位工作时间应不少于9个月,就可以申请。”郭彤介绍说,天津杰出青年基金,在网上就可以便捷申请操作,“无需找人,只要通过答辩,所有经费一次拨付到位。”……
不仅经费申请简单便捷,为了激发青年科学家的研究热情,天津市科技局还在经费审计管理等方面为青年科学家开辟了“特区”。据郭彤介绍,资助项目由于客观原因或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结题的,负责人只要提出延期申请,经主管部门审核,最多可以延期一次,时间不超过一年;此外,项目资助科研经费中的会议费、差旅费、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三项费用,由分别控制改为总额控制,在总额不超过直接费用10%的情况下,项目承担人无需提供预算依据;科研项目中国际合作交流费不纳入“三公”经费统计范围……
这一揽子管理办法,极大地促进了青年学者投身基础研究的热情,并且产生了良好效果。2018年12月,获得资助的牛志强教授通过隔膜改性,将氮化铟纳米线引入到锂—硫电池中,有效地抑制锂—硫电池“穿梭效应”,显著提升了电池循环寿命。
青年人正在成为“主角儿”
南开大学青年学者贡红日、许傲在导师指导下,首次破译了结核病分枝杆菌能量代谢奥秘,为人类研发抗结核病新药找到了一条新路;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谢泽雄首次将自主设计合成的5号酿酒酵母环状染色体进行了基因组重排,为探索环形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型;天津理工大学教授丁轶等9人入选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;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单原子层硼烯生长、膜表面改性研究等一批突破性成果;酵母长染色体精准定制合成被科技部评为“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……
随着资助政策向青年学者倾斜,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成为基础研究领域的“主角儿”,促进了天津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。
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戴永康评价说:“借助政策择优遴选,倡导自主选题和自由探索,大力营造心无旁骛,潜心科研的宽松环境,已为天津初步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青年学术队伍,不仅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与繁荣,既推进优势学科向国际一流发展,又扶持了一批薄弱学科,培育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,更促进了高水平研究成果涌现。”
改变,得益于科研经费向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倾斜的政策。如今在这一“指挥棒”引导下,天津的高校、科研院所已经逐渐营造出支持青年科学家投身基础研究、鼓励包容青年人创新探索的良好氛围。
四成经费专给青年人
与应用类科学研究相比,基础研究偏“冷”——研究周期长,加之科研经费紧张,因此很容易让青年科研人员望而却步。记者了解到,以往,天津青年科学基金仅资助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,每年最多可资助150人,资助强度为6万元/人。
“虽然每年资助的人数挺多,但是由于单一项目支持力度不大,因此研究成果很难达到预期设想。”2018年12月29日,天津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处长金双龙说,“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科研积累、经费筹集能力都比较薄弱,要鼓励他们坐好‘冷板凳’,就需要科技部门给他们提供长期的跟踪扶持。”
为此,天津市一改以往“撒芝麻盐”的传统科研经费使用方式,从2017年开始,主动缩小资助范围,加大了对单一课题的资金支持力度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,只遴选30人,资助金额100万元/人。
“重点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。”金双龙解释说,“资助项目没有门槛和特定方向,申报的青年学者可以自主选择课题方向,自主地开展创新研究。”
如今,随着政策的实施,天津每年支持青年学者的科研经费已占到了全部基础研究经费的45%以上,2019年,这一比例还将有较大幅度提升。
给青年人开辟绿色通道
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牛志强凭借研究课题“碳基柔性储能器件”获得了2018年度天津杰出青年基金支持。由于课题研究关系,他需要经常访学出差,虽然很忙很累,但牛志强却从不用为差旅费是否超标而发愁。
“经费使用上,我们有着很大的自主权。”评价起科研经费的申请和管理使用,牛志强赞不绝口。
记者了解到,为了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*大的带动作用,天津市科技局对经费申请、使用、监管进行了整体的优化和革新。
“我们目标只有一个,就是在保障经费使用大方向不偏离的前提下,尽可能地方便研究工作和课题推进。”天津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副调研员郭彤形象地称之为“给青年学者开辟了绿色通道”。
“具有博士学位或者高级职称,年龄未满40岁,正式受聘于天津市辖区内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在编且在岗科学技术人员,且在项目执行期间每年在依托单位工作时间应不少于9个月,就可以申请。”郭彤介绍说,天津杰出青年基金,在网上就可以便捷申请操作,“无需找人,只要通过答辩,所有经费一次拨付到位。”……
不仅经费申请简单便捷,为了激发青年科学家的研究热情,天津市科技局还在经费审计管理等方面为青年科学家开辟了“特区”。据郭彤介绍,资助项目由于客观原因或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结题的,负责人只要提出延期申请,经主管部门审核,最多可以延期一次,时间不超过一年;此外,项目资助科研经费中的会议费、差旅费、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三项费用,由分别控制改为总额控制,在总额不超过直接费用10%的情况下,项目承担人无需提供预算依据;科研项目中国际合作交流费不纳入“三公”经费统计范围……
这一揽子管理办法,极大地促进了青年学者投身基础研究的热情,并且产生了良好效果。2018年12月,获得资助的牛志强教授通过隔膜改性,将氮化铟纳米线引入到锂—硫电池中,有效地抑制锂—硫电池“穿梭效应”,显著提升了电池循环寿命。
青年人正在成为“主角儿”
南开大学青年学者贡红日、许傲在导师指导下,首次破译了结核病分枝杆菌能量代谢奥秘,为人类研发抗结核病新药找到了一条新路;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谢泽雄首次将自主设计合成的5号酿酒酵母环状染色体进行了基因组重排,为探索环形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型;天津理工大学教授丁轶等9人入选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;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单原子层硼烯生长、膜表面改性研究等一批突破性成果;酵母长染色体精准定制合成被科技部评为“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……
随着资助政策向青年学者倾斜,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成为基础研究领域的“主角儿”,促进了天津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。
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戴永康评价说:“借助政策择优遴选,倡导自主选题和自由探索,大力营造心无旁骛,潜心科研的宽松环境,已为天津初步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青年学术队伍,不仅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与繁荣,既推进优势学科向国际一流发展,又扶持了一批薄弱学科,培育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,更促进了高水平研究成果涌现。”
- 上一篇:如何制定年度薪酬预算-中国薪酬网 2019/1/3
- 下一篇:英菲尼迪中国区总经理陆逸离职-中国薪酬网 2019/1/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