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教培人上岸亲历:会被嫌弃,也能薪资翻倍

2021-12-03 14:31:37      点击:
薪酬调查  薪酬调研网

电影《敦刻尔克》中有这样一幕——

一排排的士兵在大坝上排队等候上船,上船意味着可以逃回对岸的英格兰,获得活下来的希望。如今,双减政策下失业的教培人也像敦刻尔克里面的士兵一样,在战争失利、即将撤退的时候被抛在港口,四处寻觅着求生的船只。

“10月28日失业,还没有上岸”,“最难的不是裁员,而是心态的调整”......在脉脉教育行业圈,每天都有失业的教培人在其中更新自己的离职、上岸日记。

在裁员大潮当中,前字节教育的招生策略运营Silence本以为有了字节工作经历的背书,找工作不成问题。然而真正开始面试时,他才发现跳出教育行业并没想象中那么容易。在面试官眼中,“教培出来的人,什么都干不了”,“过往那些光鲜的数据毫无意义”。

经历过处处碰壁后的自我怀疑,他总结了失败经验,在一个月之内拿到了多个薪资涨幅50%以上的offer,最终成为了京东的一名数据策略分析师。

他觉得,这次在线教育行业的巨变给职场人最大的启发就是:除了做好自己手头的事,还应该在工作中找到和其他岗位的关联,探索职业路径的更多可能性。不要在暴风雨来临之时,才意识到自己是没伞的孩子。

以下是他的自述。

01 船在下沉,人往哪逃?

今年5月份,双减政策还没落地,行业内已经开始进行第一批裁员了。这时,我开始一边重温自己的技能,一边关注着行业的动态,但是我还没有想过跳槽或跨行。毕竟在这个行业待了3年,彻底转行需要勇气。

直到双减政策下来,行业内的企业几万几万地裁员,我才真正意识到:不能再拖了,留给我选择的时间不多了。

我先向公司其他业务线的同事询问了内部转岗的机会,但是正逢公司调整组织架构、去中台化,年底hc缩减,没有太好的机会,而且转岗是平薪平级,我更想往外跳。

此时的我还很乐观甚至自负,海投了一些大厂之后,只收到了百度、快手两家公司的面试邀请。

面试前我什么都没准备,甚至面试前几个小时,我才开始了解所面部门的产品和业务。自我介绍磕磕巴巴、职业规划不明确、业务了解只停留在最浅的层次。最终,百度倒在了HR面,快手两个岗位都倒在了一面。

北京是教培的重灾区,整体就业环境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。我和一个大厂的HR朋友聊天,她说最近收到的简历以50%的涨幅剧增,平均10份里5份都是教育从业者,而80%的简历连过筛都很困难。

之前那种“背靠大厂”、“明星行业”、“顶级薪资”等光环带来的意气风发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迷茫、失望、焦虑、痛苦等负面情绪。

我每天都会问自己:我能做什么?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

我找工作的目标也从“非大厂不进”变成了“只求一份能缴纳五险一金的工作”。

我站在中关村大街的天桥上,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,觉得活在这个城市真累,也真难。

02 之前的成绩再辉煌也是无效的

经过一番思考,我找到了问题:盲目自信+准备不充分,于是我开始调整心态,一次又一次地总结面试经验。

我之前做的岗位叫招生策略运营,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各个投放渠道的转化率,优化投放策略。其实这个岗位的核心技能是数据分析能力,放在很多行业都适用。我现在在京东也是负责app端外和端内的增长,逻辑相通,只是换了一个产品和不同的玩法。

然而让面试官认可这一点、真正拿到offer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
在参加滴滴的面试前,我针对目标岗位写了1000多字的梳理。一面发挥很正常,然而在交叉二面时,面试官说,“我能从语气中感受到你之前做得很棒,思考也很有深度。但是你要让我听懂。”

我才突然意识到,那些我在教培行业已经习以为常的名词、黑话,跨行业、跨岗位的面试官听了之后可能完全不知所云。

我回想起:在面试快手时,能明显感觉到面试官并不care我在教育行业的经历,似乎我之前的那些成就对他而言没有任何价值,话说到一半就会被中途打断。

的确,教培是个很垂直的行业,和其他行业并不互通,让面试官在短短半小时的时间内相信且认可自己的能力很难。

我之前做低价课拉新,但电商行业的面试官可能压根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。我给他举例子,让他有所感知——“我用一节9块9的课,吸引用户买我们1500元的课,这个率就是转化率”。

但是,即便我和面试官很直白地说,我将转化率提高了50%,但是行业外的人依然不知道50%意味着什么。比如我来房地产公司面试,但是房地产行业根本没有这么高的转化率,面试官下意识地会觉得我在造假。

在后来的面试中,我将重心放在做业绩的过程上,而非业绩本身,因为跨了行业,所有的成绩都是无效的,只有可迁移的技能、工作态度和方法才能得到面试官的认可。

03 从教育到电商:工作8小时到通宵奋战

在京东的面试中,面试官并没有问我之前在教育行业的经历,而是着重考察了我的一些软技能,比如和领导遇到了分歧时怎么处理;怎么去完整地推进一个项目等。

除了京东,我还拿到了58同城、美团、某AI独角兽的offer,不过我考虑到行业前景、岗位的核心程度,最终选择进入零售行业。我觉得零售是纯C端的成熟业务,它的玩法与其他行业互通,我也看好这个行业后期的发展。

记得京东面试的最后,面试官问我进入电商行业,对工作有什么期待,我模拟了一个工作场景,说我希望能够通过数据监控、分析,对一些特殊case进行处理,提出优化的策略,反馈给业务部门去做相应的提升,最后呈现在业务结果上。我现在做的工作和预想当中的差不多。

不过,因为来到一个陌生的行业,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,加上电商行业的迭代速度、项目推进速度比教育行业快很多,之前我在字节教育11-8-5的工作节奏变成了早上8、9点上班,晚上12点下班,入职半个月,其中一周在通宵。

虽然异常辛苦,但当我看到俞敏洪出现在直播间,宣布自己转战直播带货时,我就更加意识到:电商是所有行业变现的根源,如果我能熟悉电商行业的运转规则,到任意一个行业都有复用的价值。

根据我短短两周的工作体验来看,零售行业比教育行业复杂很多倍。如果说教育产品是线性结构,那么零售产品就是网状结构:错综复杂、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。

我对自己的规划是,未来至少三年,我想好好地熟悉这个行业,发现行业的一些问题,真正摸清行业的运转规则。

04 动荡下的启发

新一轮的裁员还在继续,没有上岸的教培人仍是多数。

其实,教培人的定义有两种:一种是教育行业独有的垂直岗位从业者,比如主讲老师、学科运营、辅导老师、教研等;另一种泛指在教育行业工作的人,比如字节教育的产品、研发、设计、运营等。

我能够短时间内上岸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是第二种从业者,我从事的岗位相对更加通用。我身边在教育公司做战略分析师、产品、研发、新媒体等岗位的朋友也都顺利上岸了,其中不少也是涨薪跳槽。

在第一种教培人当中,辅导老师一般学历相对较低,门槛也低,具备一些销售能力,有人就转行去做了销售。主讲和教研的学历往往更高,但讲课、研究教学方法这些技能很难在其他行业用上,很多人会选择考研考公,进学校当老师。

不过也有转岗成功的,我认识一个做学科运营的同事,去美团做了商品运营,针对商品的详情页,对文案进行优化和精简,用到了之前做学科运营时话术精简的技能。

我在脉脉上看过一个教研老师发的帖子,说自己做了七年教研,失业了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。

我觉得,这次在线教育行业的巨变给职场人最大的启发就是:对于替代性比较高、门槛比较低的岗位而言,除了做好自己手头的事,还应该在工作中找到和其他岗位的关联,探索职业路径的更多可能性。

比如,客服人员可以去对接做客服系统的产品经理,在提需求的过程中熟悉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,往客服体系的产品运营和产品经理方向去转。

辅导老师也能参与到和市场团队规划招生目标、和产品团队规划crm系统方面的工作中,如果能多参与,平时和这些同事多聊,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,后期也可以往这两个方向去转。

我自己的习惯是:多做一步,主动了解自己岗位范围之外的东西。比如我作为运营,和产品经理对接的时候,我会给他提供一个我自己的思路,当我们产生分歧的时候,我会和研发聊这个功能的实现逻辑是什么样的,需要拉数据论证的时候,我还会和数仓工程师去聊底层的数据库是如何分库分表的。如果听不懂,我会主动学,久而久之,我就明白了产品更加全面的逻辑。

这次教育行业的震荡给职场人提了一个醒:如果处在一个成熟的行业,选择了一家发展比较好的公司,有比较明确的晋升途径,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专心耕耘没有问题,但是如果行业和公司都存在很多变数,你还局限在自己固有的能力范畴中,遇到突发情况,抗风险能力会差很多。